經過了十年的紮實經營,《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以下簡稱《無限之戰》)終於以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簡稱MCU)第三階段的壓軸之姿到來,這部由羅素兄弟執導的史詩鉅作集結了MCU發展十年下來的眾多超級英雄與配角,也是所有Marvel電影中預算最高、角色最多、故事也最為大膽的一部。
自從Marvel在2008年推出《鋼鐵人》以來,MCU迄今已有18部電影作品,其中不少在故事中、角色對話或是隱藏片尾都鋪陳到「無限寶石」的相關劇情,這六顆寶石分別擁有操控心靈、靈魂、空間、力量、現實及時間的強大力量,引來了「瘋狂泰坦」薩諾斯(Thanos,Josh Brolin飾演)的覬覦。作為第19部的《無限之戰》便是這一系列下來事件的終極爆發,故事聚焦在薩諾斯試圖奪取散落在宇宙中的六顆無限寶石,而我們熟知的這些超級英雄們便必須同心協力阻止他的計畫。
要將MCU中超過二十幾位超級英雄同時呈現在一部電影中聽起來就是一件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無限之戰》以相當自然的方式使四散世界各地(或者應該說宇宙各地)的超級英雄們聚集在一起,前半部以這些角色之間的碰撞伴隨著Marvel式的幽默驅動故事,在風格上融合了《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的幻想與《黑豹》的務實,後半部則進入全面爆發的大戰與相當黑暗的劇情轉折。全片以四至五條故事線同時進行,帶領觀眾在紐約、瓦干達甚至外太空的泰坦星球之間穿梭,並讓這些超級英雄們以前所未見的組合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雖然《無限之戰》片長達到兩個半小時,但幽默的對話、感性的橋段及精彩的動作場景都如機關槍般連發,在步調掌握上相當洽到好處。
這些為數眾多的超級英雄都來自各自風格不同的電影,《無限之戰》卻成功以這些個性差異極大的角色們交織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無論是鋼鐵人與奇異博士這兩位自傲角色之間的較勁、鋼鐵人與蜘蛛人的「父子之情」或是緋紅女巫與幻視之間的感情等,都在本片的劇情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全片最成功的組合可能還是充滿出色化學反應的索爾與星際異攻隊成員。索爾以往在復仇者聯盟中並不算特別突出的一員,但自從《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成功轉型為純冒險喜劇後便完全釋放這個角色潛力無窮的另一面,而在《無限之戰》中也可以看出Chris Hemsworth對於喜劇元素的掌握愈來愈純熟,他與星爵以及火箭(小兔兔!)之間的幽默互動只有渾然天成能夠形容。
聚集如此眾多超級英雄的大堆頭電影自然不可能在每位角色身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既使《無限之戰》已經盡量讓所有超級英雄在片中都有一些發光發熱的片段,但多半僅止於曇花一現。如此缺乏角色發展的劇情看似是一個難以忽視的致命傷,然而MCU在經過這十年下來的發展後已經不能以一般電影系列看待,各個作品之間強烈的連結性與方向一致的故事鋪陳讓MCU電影其實更像是一部跨越十年、超大成本的超級英雄連續劇,其中有《鋼鐵人》及《美國隊長》這樣的起源故事,也有《蟻人》如此獨立性較高的作品,當然還有《復仇者聯盟》這種英雄團隊的故事,因此《無限之戰》本身就是一部建立在觀眾都已熟悉MCU角色前提之下的作品,以角色刻畫的大方向來說,《無限之戰》更偏重於反派薩諾斯身上。
**以下會提到關鍵劇情,如果你還沒看過《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可能會嚴重影響觀賞樂趣**
自從2012年《復仇者聯盟》上映後便揭曉了接下來整個MCU的發展將會以薩諾斯作為一個階段的終極反派,與其說《無限之戰》是一部關於「復仇者聯盟」的故事,不如說是以薩諾斯作為中心的反英雄電影。從《無限之戰》剛開始的十分鐘便讓觀眾深深感受到這位瘋狂泰坦的能耐,不但痛扁復仇者聯盟中最強壯的浩克,更親自勒死MCU中的重要角色洛基,他所表現出來的威脅性自然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當他出現在銀幕上時,幾乎無法確定有任何一位角色是百分之百安全。
然而真正讓薩諾斯脫穎而出的原因還是在於《無限之戰》將薩諾斯的角色背景與動機刻劃地淋漓盡致,他為宇宙帶來平衡的極端手法與復仇者聯盟「不以命換命」的堅持剛好處於天平上的兩端,然而薩諾斯就如同《黑豹》中的反派Killmonger,他深信自己所作所為的正當性與必要性,並很有計畫地一步步實現終極目標,甚至願意為了「更崇高」的理想忍痛犧牲自己所深愛的女兒,既使他的手法可能無法讓人苟同,卻完全能讓人理解。
在《無限之戰》上映前仍有不少人擔心薩諾斯是否會淪為《正義聯盟》中荒原狼那般僵硬的動畫角色,但事實上薩諾斯在本片中的動作捕捉效果非常出色,這都要歸功於實力派演員Josh Brolin的精彩演出,他細微的表情變化賦予這位動畫角色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性」,而角色臉部細節的設計也非常精緻(甚至可以看到他的鬍渣),幾乎能讓人忘記這是一個以動畫打造的紫色外星人,雖然有些遠景鏡頭中薩諾斯的身體仍看起來有些笨拙,但整體來說已經是大銀幕上相當少見的精緻動畫角色。
不可否認的是《無限之戰》並不是一部完美的超級英雄電影,充斥大量角色與支線劇情的故事進行仍不免顯得有些凌亂,而反派「薩諾斯之子」在片中也淪為動畫粗糙又沒辦法讓人在乎的小嘍囉,使得本片的前半部並不算特別突出,然而隨著薩諾斯一步步拿到更多的無限寶石,彷彿這些超級英雄們牌桌上的籌碼也愈疊愈高,使整個故事的張力不斷向上發展,並在大膽的結局中獲得充分的回報。
本片爆炸性的結局想當然是所有觀眾熱烈討論的焦點,《無限之戰》並沒有遵循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中傳統的三幕公式,故事的最後薩諾斯不但沒有被擊敗,甚至成功在彈指之間殲滅了全宇宙一半的人口,全片便結束在我們鍾愛的超級英雄們「死傷慘重」以及薩諾斯滿足地看著日出。
雖然我們都知道MCU接下來還有《黑豹2》、《蜘蛛人2》及《星際異工隊3》等續集電影,這些超高人氣的超級英雄絕不可能真的在灰飛煙滅後「死亡」,然而這樣始料未及的結局仍然使《無限之戰》的戲劇性與情感張力在故事的尾聲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與《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的悲劇結局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些《冰與火之歌》中「血色婚禮」的味道,而這樣毀滅性的打擊對比前半部中鋼鐵人與小辣椒之間溫暖的對話、幻視與緋紅女巫的兩人時光以及蜘蛛人所說「我應該待在巴士上」等,更是顯得相當令人心碎,毫無疑問是一個能成功挑起觀眾複雜情緒的劇情轉折。
如此令人吃驚的「Cliffhanger」(故事懸念)也是電視劇中最標準的操作手法,並為接下來MCU的發展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方向。稍微檢視一下這份「死亡名單」便會發現復仇者聯盟的創始成員幾乎都倖存下來,可預見之後作為「下集」的《復仇者聯盟4》(尚未有正式名稱)將會著重在這些元老們如何團結一致反擊(尤其鋼鐵人與美國隊長之間的心結也勢必要解決),而片尾彩蛋也預告了「驚奇隊長」即將出現,使《無限之戰》在這個正值MCU第三及第四階段的交替過程中有著相當特殊的地位,也證明Marvel從長計議的縝密編排。
MCU在這十年的發展下來向全球無數觀眾介紹了眾多迷人的角色與故事,無論是對死忠漫畫迷或是一般的電影觀賞族群都不再只是一個暫時逃離現實世界的窗口,更早已成為生活與記憶的一部份,如此龐大的規模不僅前無古人也很有可能後無來者,尤其當《無限之戰》片尾工作人員名單捲起時觀眾仍深深沉浸在震驚情緒之中,不得不說Marvel這十年來對於電影與流行文化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