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意外》:憤怒招致更大的憤怒

黑色喜劇包裝的《意外》以一個離奇甚至有些荒謬的故事傳達出具有深度的微言大義,片中強大的演出與角色塑造更是近年少見。

【電影影評】《意外》:憤怒招致更大的憤怒

獲得七項奧斯卡提名的《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無疑是這一年來眾多電影中的一大亮點,這部由曾執導《殺手沒有假期》《瘋狗綁票令》的英國導演Martin McDonagh所帶來的黑色喜劇探索人性黑暗中的光明與光明中不可忽視的黑暗,光是憑著得獎無數的強大演出陣容就已經相當值得一看。

如同這個又長又怪異的英文片名,《意外》的故事發生在密蘇里州一座名叫艾比(Ebbing)的小鎮,一位母親Mildred(Frances McDormand飾演)的女兒在七個月前慘遭不明歹徒強暴謀殺,不滿警方遲遲無法破案的她租了三塊路邊的廣告看板,以斗大的字體控訴警察局長Willoughby(Woody Harrelson飾演)的無能,在這個平靜的小鎮引起一陣軒然大波。

從東岸的大西洋到西岸的太平洋,諾大的美國土地上彷彿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其中小鎮故事更是永遠不退流行的熱門題材。不同於大城市的熙來攘往,受限於地理環境的小鎮為說故事的人提供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於鎮上居民之間不論有多麼深刻的愛恨糾葛都必須生活在一起,造就了角色間交流與碰撞的絕佳環境,而這樣背景下的《意外》便從位於故事中心的Mildred出發,將觸角延伸到她身邊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使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場精彩萬分的角色研究。

【電影影評】《意外》:憤怒招致更大的憤怒

Mildred從第一幕出現便宣告了她不是一位自怨自艾的脆弱母親,決定主動出擊的她租下三個巨大的廣告看板對全世界做出沉痛的吶喊,不論是對警方、媒體甚至是神父、牙醫都展現了她無所顧忌的火爆個性,雖然這樣失去子女而焦慮至極的母親在銀幕上並不少見,但如此一夫當關對抗全鎮輿論的堅毅與勇氣仍令人刮目相看,也是Martin McDonagh電影中難得一見的強悍女性,然而她並不是一位只會四處張牙舞爪的瘋子,在優秀的劇情安排下卻也能讓人感受到她在憤怒之餘的細膩情感。這樣的角色在傳奇演員Frances McDormand的詮釋下展現出無比強大的火力,彷彿整個劇本就是為她量身打造,精彩的演出無疑再創了她以《冰血暴》奪得奧斯卡影后之後的另一個高峰。

而在片中前半部有著重要戲份的警察局長Willoughby則像是相對於Mildred的另一面,中年事業有成的他過著如同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既使因為罹患癌症而時日不多仍堅守自己的岡位,然而這三塊廣告看板也使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哩路起了意外的波折。在Willoughby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與Mildred截然不同的堅毅,個性務實的他在衝勁之外更多了幾分對於現實的無奈與屈服,死去後仍扮演著提點片中其他人物的重要角色。如同許多好萊塢導演,Martin McDonagh也相當喜歡使用固定演員做為班底,片中飾演Willoughby的Woody Harrelson便曾參與《瘋狗綁票令》的演出,他在《意外》中展現了他一向擅長的鐵漢柔情,不需要浮誇的演技也能奪人耳目,既使是口白演出也讓人深受感動。

【電影影評】《意外》:憤怒招致更大的憤怒

除了Woody Harrelson之外,飾演局長老婆的Abbie Cornish以及警官Dixon的Sam Rockwell也都曾出現在《瘋狗綁票令》中,而《意外》裡最有趣的故事轉折便發生在Dixon身上。如果把幼稚、好吃懶做、種族歧視、情緒控管問題等美國警察能擁有的最糟糕特質列出來,那這些幾乎都可以在Dixon身上看到。行為魯莽的他在片中一開始就像是個無藥可救的混蛋,使他在因為失控而被開除時相當大快人心,但到了後來卻有令人意外的發展。在局長遺書的鼓勵下他重拾了對於警察工作的熱情,雖然最後沒能將真正的兇手繩之以法,但此時觀眾已經對他大為改觀,甚至成為全片最討喜的角色,這中間的轉變雖然有些不可思議,卻在精彩的故事及演出下顯得自然不做作。

著重在人物描寫的《意外》以艾比鎮外的三塊廣告看板作為開端,讓這三位差異極大的角色之間起了意想不到的火花,而《意外》能有如此魅力的原因之一自然是因為片中有許多令人不禁大笑的幽默時刻,然而這樣的幽默往往傳達出相當程度的諷刺意味,甚至可以說是對於人生無情與無常的嘲笑,在喜劇包裝之下其實有不少令人相當心碎的橋段,這也凸顯出《意外》在黑色與幽默之間的流暢轉換,最明顯的便是Willoughby局長訊問Mildred的一幕,輕鬆氣氛下突如其來的鮮血彷彿一記重拳般打上觀眾的胸膛,更讓兩位角色的性格有了立即性的轉變,整體情緒層次相當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意外》是由Martin McDonagh執導的黑色喜劇,卻處處都有名導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影子,不但美國中西部的設定直接碰觸到這對天才導演最知名的領域,片中個性鮮明的角色以及獨特的幽默對白也散發出柯恩兄弟的經典風格,更別提本片的女主角是由憑著《冰血暴》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Frances McDormand飾演(她也嫁給兄弟之一的Joel Coen)。雖然《意外》的導演Martin McDonagh本人對這樣「意外」的巧合相當不以為意,但對於柯恩兄弟的影迷來說仍是不證自明,然而這也不代表《意外》只是另一部試圖要模仿柯恩兄弟的電影,事實上在Martin McDonagh的執導下《意外》仍相當具有自身的獨特魅力,片中流暢的運鏡(例如Dixon毆打人時的一鏡到底)、美麗的攝影與優秀的配樂都顯現出深具品味的精緻質感,加上無可挑剔的演出,實至名歸成為本屆奧斯卡的大熱門。

【電影影評】《意外》:憤怒招致更大的憤怒

以謀殺案作為事件開端的《意外》乍聽之下可能是一部警匪偵探片,又或者是訴說一位憤怒母親的復仇之旅,但實際上故事的主軸卻始終都在於對人性的描寫與彼此的關懷。《意外》片中幾乎沒有角色是完全的正派或是完全的反派,在善惡的天平上他們都更加處於灰色的地帶,Mildred雖然看似是一位強悍的女性英雄,但她的激烈行為也時常難以讓人苟同;Willoughby局長在Mildred的控訴下像是一位腐敗的警察局長,但事實上他卻是全片最剛正不阿的角色;而Dixon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他在故事前後的定位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於是《意外》並沒有刻意灌輸觀眾支持某一方或是某一個角色的觀念,而是以一個離奇甚至有些荒謬的故事表現各個人物的不同面向。

除此之外,如同片中所提到「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意外》也提醒觀眾「愛與諒解」在混亂世界中的重要。片中許多角色的外在行為都受到內在的憤怒驅使,然而憤怒在片中卻始終不是問題的解答,Mildred的憤怒並沒有使她女兒的謀殺案水落石出,卻只留下遭受汽油彈攻擊的警局廢墟,而Dixon的憤怒更是化為純粹的暴力並使他遭到開除,難能可貴的是被他打傷的廣告老闆卻還在他燒傷後遞給他一杯象徵諒解的果汁,成為Dixon個性轉變的一大推手。正因為如此,《意外》以一個偏遠小鎮的故事傳達出普世的微言大義,而最後的開放式結局也相當有韻味,在故事尾聲仍無法逮到真兇的Mildred與Dixon共同踏上「復仇之旅」尋找代罪羔羊,雖然兩人最終的決定並沒有揭曉,但他們在車上的相視一笑已經勝過千言萬語。

黑色喜劇包裝的《意外》以一個離奇甚至有些荒謬的故事傳達出具有深度的微言大義,片中強大的演出與角色塑造更是近年少見。

熱門文章

10 則留言

發表留言

留言不能是空白

名字不能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