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存活就是勝利

《敦克爾克大行動》用優秀的攝影、配樂及特殊的時間線呈現一部前所未見的戰爭片,令人不禁佩服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大膽發想與嘗試。

【電影影評】《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存活就是勝利

當英法盟軍在二戰初期時被德軍逼得節節敗退,40萬人被困在法國的敦克爾克等待策略性撤退,雖然「家」就在不遠的對岸,但在惡劣的環境下這條短短的海峽卻如同高牆般難以跨越。《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便是Christopher Nolan改編自這段歷史的「非傳統戰爭片」,相較於美國人所熟知的珍珠港事件,這位最有全球票房影響力的英國大導演選擇了這個對英國人意義非凡的事件作為他第一部以史實為背景的作品。

本片劇情可以被分為三部分同時進行,由一個傳單如雪花般散落的法國小鎮開始,第一聲槍響開啟了這個關於「生存」的故事,在一名英國士兵Tommy(Fionn Whitehead飾演)的逃亡下畫面帶到了40萬盟軍等待撤離的防波堤,在那裏他遇上了幾乎不說話的同伴Gibson(Aneurin Barnard飾演)。另一條故事線則是開著自家遊艇前往敦克爾克救援的Mr. Dawson(Mark Rylance飾演)及他的兒子Peter(Tom Glynn-Carney飾演),兩人在海上救出了受到魚雷驚嚇的軍人(Cillian Murphy飾演),卻讓Peter被迫從發生在朋友George身上的悲劇學到殘酷的一課。最後則是駕駛戰鬥機的Farrier(Tom Hardy飾演)及Collins(Jack Lowden飾演),兩人從空中掩護海上及陸上的盟軍,並有許多其他戰爭片中極少看到的空中搏鬥,有趣的是經過《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瘋狂麥斯》之後,Tom Hardy演起這種臉部被遮住的角色已經愈來愈駕輕就熟。

【電影影評】《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存活就是勝利

如果期待一部描寫可歌可泣的戰爭英雄故事,或是士兵們圍在營火旁向彼此傾訴思鄉之情的感性電影,那可能會對本片感到失望,《敦克爾克大行動》並非著重在角色的建構或是戰爭本質的探討,而是聚焦在片中角色們對於這個事件當下所產生的反應以及追求生存的本能,不同於其他如《搶救雷恩大兵》等經典戰爭片,這是一部沒有積極目標的電影,在敦克爾克能存活就算是勝利。當遠處飛來一架轟炸機時,在戰場上的軍人們唯一能做的便是立刻趴在海灘上面對自己的命運,轟隆隆的砲聲、魚雷或槍聲都讓「生存」在這片惡土中如擲硬幣般地難以預料,這些困在敦克爾克的軍人們所渴望的僅只是從這人間煉獄中逃出生天的一絲奇蹟。

歷史上英法盟軍在敦克爾克受到德軍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步步逼近,能成功從敦克爾克撤退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希特勒下令德軍停止追擊,但本片並沒有對這方面的背景多加詳述,角色們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能做的便是依靠當下的判斷拯救自己與身邊的伙伴。為了盡可能客觀地講述故事,《敦克爾克大行動》並沒有賦予觀眾全知的觀點,而是分別透過陸上、海上及空中三方的角度呈現他們在這個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並結合成敦克爾克戰役的史詩故事。

如同Christopher Nolan先前的作品《記憶拼圖》《全面啟動》,《敦克爾克大行動》也在故事時間線上做出相當大膽的實驗,三方角色的故事在片中分別以三種不同的時間敘述,在防波堤上的故事持續一個禮拜,海上的故事持續一天,而空中則僅只有一小時(約等於戰鬥機油量所能提供的飛行時間)。本片一開始故事採用三條線平行進行,其中時而交錯的畫面製造許多不確定感,而這樣的張力在後半部三方會合後得到紓解,如此巧妙的安排相當有趣,雖然「敦克爾克戰役」對這三方而言所經歷的時間並不同,但在同一個故事敘說下他們所受到的煎熬與挑戰卻不比其他任何人少。

【電影影評】《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存活就是勝利

提到本片當然就不得不提負責配樂的Hans Zimmer,《敦克爾克大行動》是Christopher Nolan與這位傳奇配樂大師第六度合作的作品,不同於前面幾部電影,本片配樂並沒有明確的主旋律,而是著重在整體的氣氛營造,但這並不代表配樂的角色在本片中有絲毫的減少,不管是在人擠人的防坡堤上、快節奏的空中作戰或是船中的密閉空間,Hans Zimmer緊張(且極為大聲)的配樂如同催化劑般刺激著觀眾的情緒,與全片懸疑驚悚的調性相輔相成。此外,配樂中的時鐘滴答聲令人不禁想起《星際效應》中有類似的使用,幾乎已成了Hans Zimmer的招牌,雖然這樣呈現時間緊迫的方式稍嫌老套,但不可否認相當成功。

作為傳統電影技術的擁護者,Christopher Nolan用70釐米膠卷所拍攝出來的效果幾乎就是為了IMAX量身打造。《敦克爾克大行動》沒有譁眾取寵的血腥畫面或爆破效果(例如片中遭擊落的飛機幾乎都只是冒煙墜海),有的都是幾乎實景、實物的拍攝,令這些戰爭畫面更加具說服力。而片中許多遠景鏡頭如眺望防波堤、海上的船隻、空中翱翔的戰機等都美得讓人屏息,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在IMAX螢幕上相當驚人,並格外凸顯片中角色的渺小與無助,而全片極少化的台詞也讓這些畫面成了說故事的重要一環。

《敦克爾克大行動》用優秀的攝影、配樂及特殊的時間線呈現一部前所未見的戰爭片,令人不禁佩服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大膽發想與嘗試,可惜非線性故事敘述在這次《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的執行並不如前幾部作品那麼好,本片刻意交錯的時間線在欠缺明確的分割下容易造成觀眾混亂,時常不確定當下所看到畫面的時間點,需要極大的專注力才能順利消化完整的資訊。儘管如此,這對整部片而言仍是瑕不掩瑜,作為Christopher Nolan第一部以史實為基礎的電影,本片展現了這些平凡人在戰爭中無比的勇氣與韌性,全片「以畫面說故事」的策略相當成功,可以說這部「戰爭片」不需要一滴血也能傳達生命消逝的恐懼,不需要直接看到敵軍也能讓觀眾感受到死亡的逼近。

《敦克爾克大行動》用優秀的攝影、配樂及特殊的時間線呈現一部前所未見的戰爭片,令人不禁佩服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大膽發想與嘗試。

熱門文章

發表留言

留言不能是空白

名字不能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