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由Barry Jenkins執導,改編自Tarell Alvin McCraney未發表的半自傳性劇作《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本片也是2017年奧斯卡烏龍事件的苦主,當時最佳影片被誤報成《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翻盤時不但讓台上不知所措,台下及全世界觀眾也都見證了奧斯卡歷史上難得的一刻,而這戲劇性的轉折更意外讓這部偏小眾的最佳影片獲得更多的關注。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故事聚焦在一位生長在邁阿密的男孩夏隆(Chiron)身上,將他的人生分成童年、少年與青年三個時期,並分別由Alex Hibbert、Ashton Sanders及Trevante Rhodes三位演員飾演,海報上將三人的臉合而為一,巧妙展現了這是一個男孩成長過程中的三段故事。
正因為如此,《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故事便由三個章節組成,章節名稱「Little」、「Chiron」及「Black」分別取自主角的小名、本名及好友凱文替他取的暱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是一部探討自我認同與自我價值的故事,使用名字來當做章節的名稱自然再合適不過,因為人生不同階段的稱呼常常都是那段歲月的代名詞,令人勾起當時的回憶。
胡安(Mahershala Ali飾演)是本片第一個出現的角色,雖然他在故事中的時間並不算多,但卻對夏隆的人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夏隆童年時在學校飽受霸凌,被同學嘲笑「娘娘腔」,而同住在一起的媽媽寶拉(Naomie Harris飾演)又是個不折不扣的毒蟲,胡安的出現對缺乏親情的夏隆來說就像是一道溫暖的曙光,他與女友泰瑞莎(Janelle Monáe飾演)將夏隆視為己出,教導他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Mahershala Ali的演出充滿了豐富的層次與令人印象深刻的爆發力,絲毫沒有浪費在銀幕上的每分每秒,一出現便能輕易奪走觀眾的目光。
Barry Jenkins執導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使用了許多象徵手法,例如片中一段胡安教夏隆游泳的場景便呼應著解救生活中快「溺水」的夏隆,給予他自給自足的力量,雖然如此,胡安卻也不是一位聖人,他的毒販身分成為這段關係中極為尷尬的一點。就如同胡安,《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裡的角色都擁有某些缺陷,不完美的他們必須為錯誤的抉擇付出代價,並在痛苦中尋求贖罪的機會。
夏隆與凱文之間的關係貫穿了《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三個章節,童年時期的凱文是夏隆唯一的朋友,鼓勵他被欺負時應該要反擊,而少年時期時的凱文則扮演著啟蒙的角色。夏隆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探索的過程,故事透過他與凱文的關係作為催化劑,一步步將夏隆推向意想不到的邊緣,並在最後的第三章將整個故事拉回到起點,但此時所有角色都已經與當初大不相同。
成年後的夏隆毒品事業看似成功,身材壯碩、開好車、戴牙飾,然而心中卻比以往更加寂寞,終於在某一晚接到一通電話後激動不已,因為話筒另一端傳來的是熟悉的聲音。從夏隆這的三個時期看來,前兩個時期的他都在異樣眼光下無法喘息,於是他在成年後被迫學會了生存的本領,靠著肌肉、名車、牙飾等「盔甲」武裝自己,同時也將真實的自我隔離於外在的威脅,然而就如同他當初是因為凱文而入獄,這次也是在接到凱文的電話後有了改變。
夏隆與凱文重聚時的對手戲充分展現了導演Barry Jenkins與兩位演員的實力,雖然這幕中的對話並不多,卻每一句都能令人深深感受到他們最細微的情緒起伏,並從中不斷疊加一層又一層的戲劇張力,直到最後才得到釋放。他們兩人從廚房對話到最後一幕整段可以說是全片最精華的部分,將夏隆的三個時期作出完整的連結,也是為什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故事能夠如此扣人心弦。
除此之外,夏隆與媽媽寶拉的母子關係也是片中的一大重點,她在夏隆年少時沉迷於毒品,最終落得老年遺憾的下場。寶拉是唯一三個章節都是同一位演員演出的角色,飾演她的演員Naomie Harris在片中有著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誰想得到一位在龐德電影中飾演美艷Moneypenny的英國演員,演起操著美國黑人口音的毒蟲媽媽居然能那麼有說服力,毫無疑問是Naomie Harris從影以來的最佳演出。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無可挑剔的技術呈現。本片在運鏡、構圖與色彩的運用上都具有相當強烈的獨特風格,出色的攝影為整部電影增添了內斂卻強勁的張力以及豐富的藝術價值,片中也不時使用夢境片段展現夏隆心中的陰影及慾望,使全片多了些迷幻及超現實色彩。除此之外,優秀的配樂也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點,時而溫暖、時而狂躁,以鋼琴及提琴作為主體的配樂定調了這部電影鬱悶壓抑的氣氛,因此音樂也是整個故事不可或缺的要角。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看似涉及的社會議題相當廣,例如單親家庭、校園霸凌、種族、性向、毒品等,甚至可能會有不少人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歸類為一部同志議題電影,但這樣的標籤實在侷限了整部電影的主軸。《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始終沒有使用說教式的敘述去作主觀評斷,而是以客觀的角度著墨在夏隆身邊人物對他產生的影響,訴說發生在他身上這二十多年來的故事。就如同夏隆,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帶給我們快樂、悲傷與遺憾,有些人如同過眼雲煙,但有些人卻對我們產生不可抹滅的痕跡,這也是人生最精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