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老娘叫譚雅》:選角完美的黑色喜劇

擁有完美卡司陣容的《老娘叫譚雅》在起跑點便贏了一半,充滿黑色幽默的劇情、目不暇給的花式溜冰及精彩的故事更是一大加分。

【電影影評】《老娘叫譚雅》:選角完美的黑色喜劇

隨著獎季名單的揭曉與第90屆奧斯卡的接近,很難不注意到幾乎所有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的提名都有《老娘叫譚雅》(I, Tonya)的出現。這部由Craig Gillespie執導的運動傳記電影不但在選角上堪稱完美,更在喜劇元素與戲劇性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在強片出籠的獎季仍顯得相當引人注目。

《老娘叫譚雅》的故事講述美國80至90年代初期傳奇花式溜冰選手Tonya Harding(Margot Robbie飾演)戲劇化的職業生涯。Tonya因為擁有對溜冰的強烈興趣又天賦異稟,從3歲開始便被媽媽LaVona Golden(Allison Janney飾演)以朝職業選手邁進的方式栽培,在教練Diane Rawlinson(Julianne Nicholson飾演)的訓練與媽媽的鐵血教育下長大的Tonya成為名副其實的冰上精靈,然而她的私生活卻在遇上丈夫Jeff Gillooly(Sebastian Stan飾演)後陷入一團混亂,更讓她的花式溜冰生涯急轉直下。

Tonya Harding這個名字對亞洲觀眾來說可能相當陌生,然而在90年代的美國卻是家喻戶曉,不但因為她是第一位在公開賽事中成功挑戰高難度技巧「三圈半跳躍」的美國選手,更因為1994年冬季奧運前夕惡名昭彰的「事件」而使她聲名大噪。在媒體的發酵下,超過二十年來Tonya的形象都被塑造成一位無所不用其極的貪婪選手,然而《老娘叫譚雅》嘗試發掘這段埋藏已久的歷史,讓觀眾在Tonya從小到大的故事中重新認識這位傳奇人物,一探她溜冰生涯中的快樂與悲傷。

【電影影評】《老娘叫譚雅》:選角完美的黑色喜劇

描寫人物傳記故事的《老娘叫譚雅》大可直接以純劇情片的方式進行,但卻大膽採用了半喜劇的形式將發生在Tonya身上的悲劇化為混和笑聲與淚水的動人故事。隨處可見的90年代風格以及融合搖滾與迪斯可的選曲讓《老娘叫譚雅》充滿濃濃的復古味,帶領觀眾回到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行動網路,凡事都以人與人之間交流為主的美好年代,而片中的偽訪談與角色打破第四道牆的直接互動不但造就了一部娛樂性極高的傳記電影,也讓觀眾能從片中不同人物的角度檢視故事背後的真相。

如同這次獎季的另一部強片《大災難家》,《老娘叫譚雅》裡的Tonya也不是傳統傳記故事中的勵志主角,她擁有高超的技巧卻桀傲不遜,任何第一眼看到她的人想必都會認為她是百分之百的混蛋,因此讓她在保守的花式溜冰圈裡顯得相當特立獨行,然而《老娘叫譚雅》描寫了Tonya從小到大的成長背景,讓觀眾能設身處地了解她的感受與抉擇,進而替她感到同情,甚至默默希望她能成功挑戰世俗並獲得最終的成功,可以說是一位標準的反英雄。Margot Robbie詮釋起這位外表強悍卻內心脆弱的溜冰健將相當令人刮目相看,從Tonya年輕時期的叛逆到後期的脆弱,她在片中有許多相當令人動容的演出,例如在鏡子前的強顏歡笑及法庭上的崩潰,都徹底扭轉過去僅僅是個美艷演員的形象,甚至能讓人想起《女魔頭》中的莎莉賽隆,毫無疑問交出了生涯最佳的表現。

雖然《老娘叫譚雅》的故事中心圍繞在Margot Robbie飾演的Tonya身上,但令人意外的是片中最閃耀的角色卻是她的媽媽LaVona。這位堪稱史上最冷血的媽媽在Tonya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她的堅持賦予了Tonya唯一能讓她感到快樂的溜冰生涯,然而過程中幾近虐待式的教育卻也影響了她後來的一生,如此的重量級角色在實力派演員Allison Janney的演出下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面貌,從第一幕開始便奪走所有觀眾的目光,她與Tonya間劍拔弩張的互動模式也為本片增添許多令人感到不捨、悲傷甚至是黑色幽默的時刻,可以說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出色女配角。

【電影影評】《老娘叫譚雅》:選角完美的黑色喜劇

除了Tonya與媽媽之間的複雜情感,《老娘叫譚雅》的另一個重心則放在她與丈夫Jeff的關係上。從小到大飽受來自媽媽言語與肢體暴力的Tonya在遇到Jeff後便迅速墜入愛河,然而她的生活卻未見起色,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無止盡的家庭暴力,最後還因為Jeff與他的好友Shawn的愚蠢計畫而斷送前程,也因此Tonya與Jeff兩人之間的分分合合讓不少觀眾感到氣憤,但考慮到Tonya的成長背景並不算讓人難以理解。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Tonya相當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而Jeff便可以說是她生命中所遇到第一位對她真誠的人,然而長期的壓抑也造就她逆來順受的個性,甚至應該說暴力與混亂早已像是一顆不定時炸彈般在她的生活根深蒂固,間接造成了後來的傷害事件。

作為一部運動傳記電影,《老娘叫譚雅》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目不暇給的花式溜冰橋段,而片中手持攝影機的冰上運鏡效果也相當令人驚艷(攝影師本身就會溜冰)。有趣的是這些片段都擁有不同的層次,從Tonya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狂野到成功挑戰「三圈半跳躍」的喜悅,再到後期的遍體鱗傷,都呈現出了不同時期的Tonya差異極大的心境,在劇情推展上扮演了重要的一環。若在網路上尋找一些Tonya過去的真實比賽影片,便會發現《老娘叫譚雅》幾乎都完全還原了當時的場景,甚至連賽評的講評都如出一轍,精緻程度相當令人驚艷,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片中將替身臉部置換成Margot Robbie的效果有時候相當明顯(三圈半動作則完全是CGI,因為找不到奧運等級的選手當替身),但整體而言並不影響帶給觀眾的觀影體驗。

【電影影評】《老娘叫譚雅》:選角完美的黑色喜劇

其實《老娘叫譚雅》前半部的故事架構並不脫離以往常見的傳記故事,主要著重在主角克服重重困難與旁人的質疑而獲得成功,然而不同的是Tonya在最後並沒有嘗到甜美的果實,而是遭受到命運最無情的摧殘。Tonya生長在一個平凡的單親家庭,靠著媽媽端盤子賺到的微薄薪水學習溜冰,透過腳踏實地的努力才能一步步邁向夢想,她從無到有的奮鬥歷程就如同傳統「美國夢」的典範,似乎只要辛勤付出便能得到豐富的收穫,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展現高超技巧的Tonya在一鳴驚人後獲得短暫的快樂,然而為了維持大眾與評審對她的「愛」卻必須付出相對的代價,在片中連溜冰選手都必須身著華美的服裝及符合美國家庭的傳統形象才能獲得評審的青睞,所謂的體育競賽卻淪為金玉其外的秀場。到了傷害事件發生後,身敗名裂的Tonya沒有太多機會為自己發聲就被終生禁賽(包括擔任教練),沒有人在乎她的努力或是成長過程中所遭受的困境,頓時她生命中唯一熱愛的事物就被剝奪殆盡,並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受到大眾的唾棄,讓結局留有一絲淡淡的惆悵。雖然《老娘叫譚雅》是一部喜劇包裝的傳記電影,但本片就如同憤世嫉俗的Tonya,對這個虛偽的社會作出強烈的批判與吶喊。

擁有完美卡司陣容的《老娘叫譚雅》在起跑點便贏了一半,充滿黑色幽默的劇情、目不暇給的花式溜冰及精彩的故事更是一大加分。

熱門文章

1則留言

  1. 補充:Tonya Harding於1991年美國花式溜冰錦標賽成功挑戰「三圈半跳躍」的影片


    《老娘叫譚雅》中這段比賽的畫面,可以看出重現的精緻程度

發表留言

留言不能是空白

名字不能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