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赴湯蹈火》:沙漠中的破碎美國夢

《赴湯蹈火》以現代西部片的形式展現男人間的友誼與對美國社會現狀的反省,不論是在劇本、攝影、演出等方面都被精準地執行,不慍不火的敘述方式使本片不需譁眾取寵便深具魅力。

【電影影評】《赴湯蹈火》:沙漠中的破碎美國夢

牛仔、警長、沙漠、槍戰這些都是傳統西部片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說是美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影片類型之一,近年來利用這些元素所創作出來的「現代西部片」也非常多,例如《險路勿進》《決殺令》《八惡人》等,而入圍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赴湯蹈火》(Hell or High Water)便是西部片背景的犯罪電影,由David Mackenzie執導並由《怒火邊界》編劇Taylor Sheridan操刀劇本,緩慢卻流暢的步調塑造了本片的獨特風格,其場景的更迭與對角色成長的專注也令本片帶有些公路電影的味道。

《赴湯蹈火》的故事開始於居住於西德州(其實本片是於新墨西哥州拍攝)的Toby Howard(Chris Pine飾演)家中農地被抵押給銀行做反向房貸(即台灣所稱的「以房養老」),在母親過世後即將面臨繳不出欠款而被沒收土地,為了償還款項於是決定與剛出獄的哥哥Tanner(Ben Foster飾演)鋌而走險搶起銀行。由於兩兄弟都是搶當地的小型銀行,FBI不願介入調查,一名即將退休的騎警Marcus Hamilton(Jeff Bridges飾演)便與墨西哥及印地安混血的同事Alberto Parker(Gil Birmingham飾演)合作追查這起連續搶案。

【電影影評】《赴湯蹈火》:沙漠中的破碎美國夢

本片的故事結構其實相當單純,由Toby與Tanner兩兄弟為一線,騎警Marcus與Alberto則是另一條,然而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將這兩對夥伴之間的情感刻劃得絲絲入扣。弟弟Toby搶銀行是為了替家庭脫貧,謹慎地計畫並希望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然而活在當下的哥哥Tanner熱愛尋求刺激,或許不需要被弟弟激勵他某天也會自己去搶銀行。儘管兩兄弟在個性上有極大的差異,他們卻總是能在對方需要時毫不猶豫出面相助,最明顯的莫過於個性沉穩的Toby曾因為路人對哥哥挑釁而在加油站痛毆對方,以及Tanner為了保全弟弟願意拿自己的性命冒險,兩兄弟在最後分別時一句「我愛你,認真的」伴隨著片刻的沉默,這一幕可以說是本片最感人的時刻。而騎警Marcus與Alberto之間的互動則是被描述得既平淡又真摯,雖然Marcus時常對Alberto開些戲謔又帶有種族歧視的玩笑,但他心裡其實仍非常尊重且在乎這個夥伴,可見男人間的友誼不必明言便能自證。

英文片名「Hell or High Water」是一句在契約條款中常見的用語,用來表達「務必達成、不可取消」的意思,而片中也透過Toby與Tanner的律師口中說出這句話表明在時間內繳清銀行欠款的急迫性,此外,這個充滿詩意的俚語在口語中更有「赴湯蹈火」的意義,點出兩兄弟對於保護家庭及騎警們追捕這對亡命之徒的決心。

為數不多的角色使演員的演出在本片中顯得更為突出,Chris Pine靠這個沉默寡言的硬漢角色可以說是交出了目前生涯最好的演出,證明自己並不只是單靠外表的奶油小生,而Ben Foster的傑出表現更是令人驚艷,成功詮釋Tanner危險、瘋狂卻又對弟弟萬般照顧的複雜個性,雖然他們長相並不相似,但他們演出兩兄弟的合作、爭吵到最後惺惺相惜的離別,兩人間產生的化學效應相當具說服力。飾演Marcus的Jeff Bridges則是不意外地很適合這個嘴硬又固執的老騎警,開玩笑之際也細膩傳達出工作了大半輩子,對於即將退休、被「報廢」的恐懼與不安,而在山坡上為夥伴成功復仇卻又悲喜交加的演出也非常精彩。

【電影影評】《赴湯蹈火》:沙漠中的破碎美國夢

除了兄弟情之外,本片所要傳達的另一個主題便是面對體制剝削下的反抗。透過Alberto的口中提到,以前的德州是白人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現代的德州則是淪落到被銀行劫掠,蕭條的路上豎立著一支支的貸款廣告,路上的牛仔抱怨再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待在家鄉放牧,賭場裡、餐廳中許多人都為了生計而掙扎,如Toby所說「貧窮就像是疾病」,一代傳承著一代,曾經令他們驕傲的「美國夢」在這片荒漠中終究宣告破碎。為了對這樣的現象表達反抗,Toby搶劫Texas Midlands Bank的錢去償還欠這間銀行的貸款,可以說是十足羅賓漢的報復方式。片中另一個反抗大鯨魚的例子則是從Toby拿到可觀小費的餐廳女服務生,在她的小費被警察沒收後,她拒絕指認出Toby的照片以表達對公權力的不滿(當然還有對Toby的私心),也讓Marcus無法在案情上取得突破。

雖然《赴湯蹈火》是一部搶劫銀行的犯罪片,但本片並沒有高科技的爆破、刺激的飛車追逐等動作場景,也沒有愛上美麗人質等灑狗血的情節,而是以最簡單、最真實的方式描寫一對兄弟為了生計在純樸小鎮裡犯案的過程,也因為如此,片中的每一次搶劫都能讓觀眾屏息並感受到純粹的緊張氣氛,而為數不多的動作場景使本片最後的逃亡顯得更有價值,尤其是Tanner拿出機槍在路中間掃射的片段更是張力十足。除此之外,本片的音樂也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由Nick Cave及Warren Ellis作曲),抑鬱的提琴聲及鋼琴為沙漠中的德州帶來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孤獨感,甚至可以說如果少了這樣具標誌性的配樂,《赴湯蹈火》很可能會遠不及原來的精彩。

【電影影評】《赴湯蹈火》:沙漠中的破碎美國夢

通常這類型的犯罪電影會傾向將搶劫銀行的主角塑造成反英雄,使觀眾對步入歧途的他們產生更多的認同,但本片給予搶匪與騎警雙方合理的動機及同等重要的背景故事,將他們刻畫得有血有肉。在故事的尾聲,Marcus失去了Alberto,Toby也失去了Tanner,倖存的兩人在門廊前對話,劍拔弩張之際也反映了他們在大環境下各自的無奈,並使觀眾能對他們產生相同的憐憫。雖然Toby如原先計畫般給了家人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而Marcus也順利撐到了退休生活,然而經過震撼的兩人都註定將被這件悲劇的陰影籠罩餘生。

清澈的藍天配上綿延無盡的沙漠,駕車馳騁在德州公路上的兩名亡命之徒以及鍥而不捨的騎警,《赴湯蹈火》以硬派西部片的形式展現男人間的友誼與對美國社會現狀的反省,不論是在劇本、攝影、演出等方面都被精準地執行,不慍不火的敘述方式使本片成為不需譁眾取寵便深具魅力的成功作品,毫無疑問是2016年電影中的一大亮點。

《赴湯蹈火》以現代西部片的形式展現男人間的友誼與對美國社會現狀的反省,不論是在劇本、攝影、演出等方面都被精準地執行,不慍不火的敘述方式使本片不需譁眾取寵便深具魅力。

熱門文章

3 則留言

發表留言

留言不能是空白

名字不能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