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運動競賽作為題材的作品不勝枚舉,但講述棋藝的故事倒是相當少見,因此Netflix的《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在其中便顯得獨樹一格。這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迷你影集(也就是沒有續訂第二季的計畫),由《羅根》的編劇Scott Frank創作,描述一名天才棋士如何在西洋棋職業生涯中找尋自我以及當初下棋的初衷。
故事主要發生在50至60年代,聚焦在一位天才神童Beth Harmon(Anya Taylor-Joy飾演)身上,年幼時的她(Isla Johnston飾演)因為母親過世而被送到一間孤兒院,並在那裏認識了死黨Jolene(Moses Ingram飾演)。Beth偶然間在孤兒院地下室見到技工Shaibel先生(Bill Camp飾演)正在下西洋棋,對這黑白棋盤產生興趣的她在Shaibel的指導下墜入了西洋棋世界,長大後更成為家喻戶曉的職業棋士,但功成名就的背後卻也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與挑戰。
由於描寫棋藝競賽的故事相當少見,《后翼棄兵》從序幕開始便顯得格外新鮮。儘管大多數觀眾都對西洋棋相當陌生,優秀的執導手法依然能輕易讓人感受到賽局中廝殺的緊張氣氛,其中也運用相當有趣的「天花板棋盤」概念,為相對靜態的思考過程增添視覺上的戲劇張力。也因為劇中有著大量棋局場景,《后翼棄兵》的台詞數量相較於其他影集便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許多蒙太奇展現對弈的過程,Carlos Rafael Rivera(曾為Netflix的《無神之境》配樂)的優雅配樂也因此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50至60年代的故事設定無論是服裝、妝髮及佈景設計夢寐以求的黃金年代,《后翼棄兵》全劇充滿了懷舊又華麗的時代元素,然而其中的時髦配色也不至於過度渲染炫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劇中美到沒話說的攝影,精心設計的構圖與運鏡讓全劇充滿令人享受的極佳質感,最重要的是,這些極具風格的畫面設計都是建立在扎實的劇本基礎上,因此不會令人感到風格大於實質。
想當然,全劇之所以能夠如此光芒四射,自然要歸功於飾演主角Beth的Anya Taylor-Joy。目前年僅24歲的她在2015年的《女巫》中初次嶄露頭角,後續在奈沙馬蘭的《分裂》及《異裂》中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吃重戲份,今年則有超級英雄電影《新變種人》的上映,無疑是近年來最受注目的潛力巨星,然而她在《后翼棄兵》中才真正得到展現不俗演技的絕佳機會,不論是剛離開孤兒院的羞澀少女或是縱橫棋場的老練選手,Anya Taylor-Joy以兼具廣度及細膩度的方式成功詮釋這位獨特角色,更加確定她已走在未來躋身一線女星的道路上。
描寫女性主角在男性主導的西洋棋世界中闖蕩的《后翼棄兵》多少有著墨一些性別刻板印象以及隨之而來的挑戰,但故事本身並沒有太過聚焦在這塊領域,而是將主軸放在Beth不美滿的家庭、突如其來的名氣以及嚴重的物質成癮問題,這樣的故事概念其實也與常見的搖滾巨星傳記故事相當類似,但Scott Frank的劇本將這些元素編織得恰到好處,優秀的台詞編寫更生動地帶出Beth的個性,其中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當一位記者問到Beth是否將棋子投射為父母,她回答對她而言棋子就只是棋子,充分展現了她一心想贏得比賽的務實性格。
雖然贏得競賽無疑是《后翼棄兵》故事中的一大主軸,但劇本最為成功之處是在於描繪Beth與生命中貴人們的關係,無論是她與養母Alma(Marielle Heller飾演)之間的互相扶持,或是與孤兒院玩伴Jolene的深刻友誼,又或者是職業生涯中與其他棋士之間的複雜情感,最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帶領他進入西洋棋世界的技工Shaibel先生,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讓最後的第七集充滿了感性又爆發性的強大火力,大大彌補了本劇在中段時步調有些緩慢的缺憾。
總而言之,圍繞著西洋棋的《后翼棄兵》有著競技節目中難得一見的人文氣息,並兼具了藝術美感、娛樂性以及令人著迷的角色及故事,不但在這個因為疫情而低迷的秋天帶給觀眾一個驚喜,也毫無疑問是今年Netflix的最佳影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