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人》(The Irishman)是由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史詩黑幫電影,故事改編自前兇殺案檢察官Charles Brandt的回憶錄《我聽說你漆房子》,記錄了活躍於60至80年代的黑手黨殺手Frank Sheeran的生平。毫不掩飾擁有強烈奧斯卡夢的Netflix近年來常與知名導演在年底推出許多高品質電影,去年更以艾方索柯朗執導的《羅馬》強勢入圍奧斯卡眾多獎項,可惜最後未能奪得最佳影片,而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便是Netflix今年捲土重來的重磅鉅作。
延伸閱讀:【電影影評】《羅馬Roma》:發掘不平凡的大師之作 |
《愛爾蘭人》的故事由住在養老院的Frank Sheeran(勞勃狄尼洛飾演)擔任講述者,從年邁的他口中娓娓道來數十年來的黑幫生涯。愛爾蘭裔的Frank年輕時在費城擔任卡車司機,他偶然間獲得義大利裔黑幫老大Russell Bufalino(Joe Pesci飾演)的賞識,開始了幫黑手黨「漆房子」的犯罪生涯(「漆」自然是指血灑房子),之後在因緣際會下結識了呼風喚雨的工會大佬Jimmy Hoffa(Al Pacino飾演),故事以穿插回顧的方式描寫這數十年來三人之間的關係變化,並帶出Frank戲劇化的一生。
在70年代便以《計程車司機》打開影壇知名度的馬丁史柯西斯可以說是少數既多產又佳作不斷的傳奇導演,1990年的《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更成為黑幫電影的經典之作,之後還有《賭國風雲》、《神鬼無間》及《華爾街之狼》等相當出色的犯罪作品,除此之外,近年也執導了《隔離島》、《雨果的冒險》、《沈默》等類型差異極大的作品,而這次的《愛爾蘭人》則標誌著他再度回歸擅長的黑幫題材。
說到黑幫電影,《教父》及《四海好傢伙》可以說是如同教科書般的必看經典作品,然而兩者故事描寫的角度相當不同。《教父》講述的是黑幫家族的興盛衰亡以及江湖中的身不由己,而《四海好傢伙》則是訴說街頭小混混一路「奮鬥向上」的過程,同樣聚焦在小人物的《愛爾蘭人》便頗有《四海好傢伙》的味道,也是一部跨越數十年、專注在角色刻畫的黑幫史詩。
如同《四海好傢伙》聚焦在勞勃狄尼洛、Ray Liotta及Joe Pesci這三人組合,《愛爾蘭人》的故事也以勞勃狄尼洛、Joe Pesci及Al Pacino所飾演的三位角色作為故事中心。拜日漸進步的視覺效果技術所賜,片中得以使用電腦特效將這三位傳奇演員「年輕化」,呈現這些角色們生命中不同時期的故事,然而如此「全明星」的演出陣容也讓這項技術的展現更具挑戰性,因為大多數熱愛黑幫電影的觀眾都相當清楚這些知名演員年輕時的樣貌,一不小心便可能弄巧成拙。
不可否認的是,《愛爾蘭人》中的「年輕化」技術並稱不上完美無暇,仍然有不少相當明顯的破綻,然而有許多原因都讓這樣的問題在《愛爾蘭人》中被大幅減輕,一方面演員的出色表演本身便具有相當強烈的說服力與渲染力,因此作為輔助的視覺效果與深厚底子的演出能相輔相成,另一部分也可能是因為大多數觀眾觀賞《愛爾蘭人》的途徑都是家中的Netflix,使這些破綻不至於像在大銀幕上那樣令人分心。
先不究故事內容,《愛爾蘭人》光是如此強勁的演出陣容便已經是奧斯卡等級的品質保證,年屆76歲的勞勃狄尼洛與77歲的馬丁史柯西斯有著數十年的緊密合作關係,他在《愛爾蘭人》中的精彩演出再次證明他是「馬丁史柯西斯式」硬漢角色的不二人選。飾演Russel的Joe Pesci在片中的戲份則不算太多,但周旋在Frank與Jimmy之間的他也堪稱是串起故事的樞紐,如此老謀深算的角色更與他在《四海好傢伙》中飾演的Tommy相當不同,充分展現了內斂又成熟的演技。然而在《愛爾蘭人》中最大放異彩的可能還是飾演Jimmy的Al Pacino,他在片中出現的時間點相較於另外兩位主要演員晚了許多,卻每幕都能輕易奪走觀眾的目光,如此光芒四射的演出想必會頗受奧斯卡青睞。
而這個看似嚴肅的黑幫電影中也不缺乏許多幽默情節,相當具有馬丁史柯西斯的經典風格,也為片中角色添加有血有肉的立體層次,例如看著Frank及Jimmy這兩位走跳江湖的大男人穿著睡衣的在飯店房間討論計策便相當令人莞爾一笑。除了三位主要演員,這跨越數十年的史詩故事中也有大量的過場配角,並時常以字卡標示著他們的最終命運,儘管多數角色似乎在故事中並沒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些字卡的用意在於提醒觀眾這個黑幫世界的瘋狂,以及身在其中毫不可測的命運。
《愛爾蘭人》有著才華洋溢的演員、精心設計的場景以及重金打造的視覺效果,加上來自Steven Zaillian的精緻劇本,無疑是今年最佳的電影之一,唯一能抱怨的似乎只剩下三個半小時的超長片長,畢竟整部電影乍看之下可以輕易被縮短半個至一個小時,然而長度真的能算是《愛爾蘭人》的缺點嗎?在這個大多數電影都限制在兩個小時左右的年代,批判長度顯然是最為簡單的評論,但千萬別忘了,上世紀許多黑幫電影動輒都有超過三小時的長度,這樣的片長只要是在為故事服務的前提下便不至於構成任何問題,而對於《愛爾蘭人》這樣值得細細玩味的史詩鉅作來說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儘管《愛爾蘭人》在前半部便展現了排山倒海的氣勢,但真正的火力可以說是在最後一個半小時才獲得完完全全的解放。剛出獄的Jimmy一心想要回到曾叱吒風雲的工會,然而他日漸失控的行事作風也為他們三人之間的關係帶來無法回頭的轉變,此時前兩個小時的刻畫便獲得了豐碩的回報,故事也以Frank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帶出背後令人心碎的高昂代價,以及江湖生涯的悔恨與惆悵。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許多重大轉折的呈現也展現了馬丁史柯西斯極為爐火純青的執導風格,這些爆炸性的轉折在片中往往都以相當「輕描淡寫」的方式呈現,然而所帶來的情感衝擊也因為劇烈的反差而更加強烈。
馬丁史柯西斯在這個三個半小時中以不疾不徐的步調呈現三位主角的背景與個性,不論是沈著冷靜的Frank,深不可測的Russel,或是張揚外放的Jimmy,他們都亟欲在這個瘋狂的黑幫世界中贏得他人的尊敬,只是擁有不同個性的他們採取了不同的方式,而他們也因此必須為自己的抉擇付出相對的代價,在馬丁史柯西斯眼中的他們三人都有著可恨與可畏之處,並透過這個故事給予他們應得的尊敬以及無限的憐憫。
同樣有勞勃狄尼洛及Joe Pesci、同樣描述黑幫生涯的身不由己,《愛爾蘭人》在許多方面都會令人聯想到同樣由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四海好傢伙》,然而《四海好傢伙》與《愛爾蘭人》不同的是,前者是中年的馬丁史柯西斯對於中年黑幫兄弟的想像,而《愛爾蘭人》則是專注在從年輕到老年的人生歷程,或許這個看似無止盡的黑幫鬥爭中有贏家跟輸家的差別,但他們的旅途最終都有個無法逃避的終點,如此富有詩意與內涵的鉅作可能也只有馬丁史柯西斯這位經過數十年歷練的傳奇導演才能呈現,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馬丁史柯西斯以一生成就所淬煉出的磅礴史詩。